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超预期因素影响,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服务业经济运行延续平稳态势,但受重点企业影响,发展势头趋缓,增长动力亟需巩固。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服务业保持稳增长,营利性服务业贡献突出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3.3亿元,同比增长0.5%。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4%,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服务业七个行业“四增三降”,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16.7%,拉动GDP、服务业分别增长0.6个和1.1个百分点;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25.1%,拉动GDP、服务业分别增长0.4个和0.8个百分点;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为10.9%,拉动GDP、服务业分别增长0.4个和0.8个百分点。
2022年服务业分行业拉动点数及占比
行业 |
总量 (亿元) |
占服务业 比重% |
拉动GDP 点数 |
拉动服务业点数 |
服务业 |
643.3 |
100.0 |
0.3 |
0.5 |
1.批发和零售业 |
103.7 |
15.4 |
-0.4 |
-0.8 |
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94.2 |
13.6 |
0.1 |
0.1 |
3.住宿和餐饮业 |
19.6 |
3.1 |
0.0 |
-0.1 |
4.金融业 |
68.1 |
10.9 |
0.4 |
0.8 |
5.房地产业 |
85.6 |
14.7 |
-0.8 |
-1.5 |
6.营利性服务业 |
109.5 |
16.7 |
0.6 |
1.1 |
7.非营利性服务业 |
159.5 |
25.1 |
0.4 |
0.8 |
(二)规上服务业较快增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居全省前列
今年以来,受主要行业、重点企业拉动影响,全市规上服务业持续高速增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对全市服务业拉动作用较强。1-11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28.7%,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21.2%,增速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全省第5位,较1-10月位次前移1位。
2022年1-11月份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及增速
行业 |
企业个数 |
营业收入 (万元) |
增速(%) |
安徽省 |
3163 |
23268724.6 |
17.0 |
365bet体育在线娱乐场_365bet手机版_mobile123365sb |
57 |
224934.7 |
21.2 |
濉溪县 |
9 |
17928.1 |
27.2 |
相山区 |
39 |
147503.7 |
17.6 |
杜集区 |
4 |
4067.8 |
5.8 |
烈山区 |
5 |
55435.1 |
19.6 |
(三)金融业整体稳定,存贷款余额有所上升
全市金融业服务不断优化,存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整体运行保持稳定。2022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68.1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0.9%,拉动服务业增长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51.9亿元,同比增长14.1%,全省第4位;各项贷款余额1595.2亿元,同比增长12.4%,全省第13位。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8亿元,较年初增加44.1亿元,同比增长30.7%,高于各项贷款增幅18.3个百分点。
(四)交通运输保持平稳,邮政寄递业务较快发展
2022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4.2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3.6%,拉动服务业增长0.1个百分点。其中,规上仓储和其他运输业同比增长138.4%,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61.1个百分点,全省首位。1-11月,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3%,全省第11位。邮政行业完成寄递业务量7658.4万件,同比增长16.6%。其中,快递业务量4235万件,同比增长10.2%;邮政寄递服务业务量3423.4万件,同比增长25.7%。
(五)服务业用电量较快增长,用电结构持续优化
2022年,全市服务业用电量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分别高于全行业和二产用电量增速5个和6.5个百分点;服务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5%,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房地产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增长24.4%、8.3%和21.7%,较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个、3.7个和7.3个百分点。
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稳中趋缓,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02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3个、1个和0.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低1.7个百分点,与全省差距较前三季度进一步扩大0.2个百分点,为2021年至今最低水平。批零、住餐及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偏高(2022年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2.1%);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发展不足(2022年行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
(二)房地产持续下行,指标增速大幅下滑
受前期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居民购房意愿不高,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大幅下滑。2022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5.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4.7%,下拉服务业增长1.5个百分点,下拉幅度较前三季度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18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3.6%,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全省第10位。商品房销售额121.5亿元,同比下降39.4%,低于全省6.8个百分点,全省第8位。
(三)批发和零售业降幅有所收窄,活力仍显不足
2022年,随着市政府相继出台多项促消费政策,发放汽车、家电类消费券,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批发和零售业运行有所改善,但回升速度慢,对服务业增长仍有较大影响。2022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03.7亿元,占服务业比重15.4%,下拉幅度虽较前三季度收窄0.5个百分点,但仍下拉服务业增速0.8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投资降幅扩大,增长后劲缺乏
2022年,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3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2%,下拉全市投资1.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1%,低于去年同期23.3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半年扩大4.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为36%,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
(五)其他营利性增速放缓,稳增长动力亟需巩固
今年以来,受省内疫情多点散发、重点企业合同到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速逐季回落。2022年,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32.5个、14.2个和7.6个百分点。其中,人力资源服务业占全市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比重为50.5%,增速呈现逐季大幅下降态势,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5%,增速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65.2个、37.7个和16.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回落27.8个、14.4个和7.3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服务业政策落实。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聚焦发力、抓主抓重,促进服务业全面复苏、全面激活、全面加速。积极推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建设运营模式,拓展集聚区品牌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兑现市级服务业奖励扶持资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充分发挥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二)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发展战略,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365bet体育在线娱乐场_365bet手机版_mobile123365sb科创中心、濉溪新型金属铝材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服务业载体平台建设。推进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相山经济开发区两业融合发展。加大金融服务、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薄弱行业的“双招双引”力度,更好服务全市产业发展战略。
(三)积蓄服务业强劲动能。持续推进“管行业必须管投资”工作机制,围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体育、现代商贸、人力资源服务、养老育幼等服务业重点业态,加快谋划并建设一批牵动性强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加大购房政策的宣传力度,稳定市场预期,支持住房合理需求和消费。加大公积金和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抒困减负,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平稳健康发展。
(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传统大宗商品消费,进一步推动汽车、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不断提高汽车、家电、成品油等传统商品消费能力。积极培育新的支柱性消费品,以发放消费券、专项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更新换代,鼓励团体采购,促进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智能家居、有机食品、绿色建材等新兴消费品发展,尽快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
(五)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保持稳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当前,全市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余行业均发展相对不足。建议部门加大对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科技服务等具有发展潜力、适应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新兴行业招引力度,招大引强,补齐发展短板,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提供更加有力支撑。